现在嬴政愁的就是日后。

  在拿下赵国以后,就已经往北方进行了适当的移民这才分得过来。

  燕国地广人稀倒是问题不大,再加上狠狠处置了一批王室,燕国距离人口饱和还早的很。

  说实话,那破地方现在的人都巴不得往中原近点呢。苦寒之地可是真苦寒,现在狗都不愿意去。

  嬴政愁的是魏齐,两国皆是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大。

  以后拿下以后,就只能适当往南北匀一匀了,要不然好地方是真的不够分。

  那时候就需要尽快拿下楚国了,借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楚国疏解压力,采用政策扶持,政策利诱百姓移民。同样也只有人口多了才能更好开发东南大地。

  不过终究问题不大,现在终究还是地多人少,无非是需要匀好罢了,嬴政有这个颠勺的能力,毕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大秦是有足够的财力去做的。

  目前大秦的田赋还是高了些,十收三。

  但是嬴政是真没全用在自己享乐上,实在是因为帝国需要做的事太多了,需要用钱粮的地方也太多了,百姓也都能理解的,毕竟大秦的变化都看在眼中。

  就这已经是减少了许多,百姓已经感激涕零了,在嬴政继位之前的田赋,有时候最高都到了二收一了。

  暂时再苦一苦百姓吧,帝国的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骂名不会有,反正史书不会记。

  修史肯定是要修的,官方不修,那野史就会满天飞了。官方自己修可以更好的美化历史,把历史这小姑娘打扮的漂漂亮亮,这是有利统治的,同样也能制造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想倾向。

  至于加私货那是肯定的,不加不就白修了吗?修史可是费心费力费钱的事,可不是想象中简单的事,费这么大劲,不加私货不就白修了?当然,也不会太假太夸张,在关键的地方用春秋笔法足矣。

  最主要的是把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君形象彻底立住!再重点描述一下以前诸侯争霸天下的惨状,百姓的水深火热,只有如此才能衬托出现在太平天下之美好。

  只要官方宣传百姓就会信的,刁民们总是迷信权威的,即便不全信,把水搅浑也足够了,反正刁民们的记性总是不太好。

  不过现在在大秦快速发展中,花钱也是真多。没办法,朝廷只要动一动就要花钱,任何事都是需要用钱的,发展更是需要钱的。

  为了提高中央财政,嬴政已经老早的就开始了少府专营,把盐铁茶铜都收归少府专卖,严厉任何私营。卖的不便宜,但也让普通百姓可以承受,人头税也不算低,再加上田赋。

  除此之外,山川池泽也都是秦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当然,百姓之渔猎,也不可能禁止,那就是要了人命了,派有征者对普通百姓象征性收点税就算了,但是对于非一般的,那就不同了。

  矿产资源,也是由少府垄断的!

  以及商税!

  虽然现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但是该有的还是要有,现在不定好规矩,等以后后世子孙怕就是不好再定了。

  在现行土地政策下,必然有大批贵族官员不得已转走经商之路,商税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而同时对于市场也不能不进行干预。

  嬴政仿照宋朝的《商税则例》制定了详细的商税收取法律,新增设商税司,在各郡县都设置有税场负责商税征收。

  明确了商税的征收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具体内容,要求征税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减少税率,不得随意干涉商人的经营活动。

  为防止官员滥用职权,鼓励商人告发官员;对检举偷漏税情况查实的举报人,给予丰厚奖励。

  目前商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市商籍。

  经商之人会被列入单独的市商籍,只有市商籍之人才允许经商。

  市商籍明言定为贱籍,这也是为什么把奴籍挂在市商籍的原因,是为了在名声上毁了市商籍。

  市商籍之人分田只有农民一半,且禁止持有多余田亩,禁止买卖土地。

  一户之人,直系血脉上查三代下查三代,禁止为官为吏,禁止参军,禁止得爵。

  凡是贵族与官员禁止经商,禁止迎娶贱籍之人。贱籍女子为姬妾,所生庶子没有任何继承权。

  市商籍想要转籍,户主禁止转籍,家人想转,需先转为奴籍三年,然后单独列出开户方可为农民籍。市商籍之人转籍,一生只允许转一次。

  凡是商籍之人,需要每年向朝廷申报财产,交财产税,禁止商人穿戴丝绸锦缎衣物,禁止乘坐华丽的车驾,禁止乘坐马匹为力的车架。

  限制商人的原因很多,不必细说,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为了统治稳定,社会稳定。

  不限制商人甚至是会影响政权的。

  但是又不能杜绝商业,毕竟无商不富,社会发展商业活动也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性的。

  农事不出则乏其食,商不出则三宝绝。这个道理再早几百年也都懂的。

  那就只能把他们当猪养了。

  虽然能成为大商人的不会是普通人,但是规矩已经定了,那些必须体面的体面人也必须有所收敛。潜规则就是因为只能在规矩底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只要持续打压商人地位,那些代表荣誉与身份的贵族是不会光明正大的参与其中的,只要法理上没有牵扯,那就是好处理的。

  当然对于市商籍的定义也是比较高的,定为了行商与坐商。

  行商是指从事长途贩运等流动经营的商人,其在运输货物过程中需缴纳过税。

  坐商是指在城市中开设店铺进行销售的商人,要缴纳住税。

  说白了就是可以组建的起商队的人,和有自家商铺的人。

  自产自销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户,类似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是不算在商籍内的。

  农民本身就是百业生产者,不可能把平常做些手艺活,农闲时间做些力工,走街串巷赚点钱补贴家用的人也算作商籍。

  虽说商籍地位低下,但是没有一定资产还真没资格被定为商籍。

  在刚开始定籍的时候,允许商人选择,可以选择不经商入农民籍,只要放弃经商就可以,财产和土地照样保留,允许下一代再按照大秦政策推行。

  凡是贵族官吏,必须立刻全部清除商业活动,一旦发现,直接罢官免爵!直接贬为市商籍!

  大秦自从变法,一直重农抑商,但是并不意味轻视商业,恰恰相反,大秦一直极其重视商业,无商不富这个道理都是明白的。原先也只是限制经营商品种类,经营地点,以及征收重税罢了。

  这个时代商人地位并不低,尤其是大商人,他们在诸国往来贸易,积累巨量财富,甚至可以参与政事。

  例如:吕不韦。

  尤其是吕不韦以后,想要奇货可居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对政事兴趣大增,对朝堂跃跃欲试,这是嬴政无法容忍的。

  而且太多的大商人实力未免过于雄厚了。

  雄厚到不能说是商人,而是地方军阀了,毕竟财可通神。

  例如,巴郡的那个寡人,现在是老妇人了,清。

  她麾下用作护卫的家丁数千人,再加上负责其他事务的,多达上万人,说是家丁,实则是私兵。

  在农业社会,商人往往也是大地主,然后一个不小心就升级成地方豪强,尾大不掉难以处理。

  巴清就是这样的地方豪强。

  在大秦的天府之国,有着豪强?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商人了,必须重拳出击!

  不只是巴清,整个大秦但凡有点苗头的富豪大商,也全都给办了。

  家丁?好办,是要入奴籍还是要入农民籍?要分地还是做奴才?

  地多?没有爵位你也配?到底要死要活?有没有违规多占?

  商税交了吗?有没有偷税漏税?

  户口登记了吗?有没有藏匿人口?

  巴清已经不经商了,更没有不要命的抵抗,遣散了家丁,非常识相的转了民籍,并且让儿子捐款巨资助李冰修建五尺道,得了个大夫爵,全家都搬到了咸阳居住。

  他家守了好几代的朱砂产业,低价卖给了少府。

  既然有识相的,那就有不识相的。

  直接对抗的倒是没有,但是阳奉阴违那是肯定有的,然后就狠狠抄家、流放、杀了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货色。

  商人?笑话,什么时候轮得上商人翻天了。

  至于商品商税,除了米谷、茶盐、柴炭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免除商税。

  其余几乎涵盖了所有流通中的商品,包括货物、货币、房产、土地等。至于奢侈品类,例如丝绸、玉石、瓷器、贵金属等,以及娱乐场所,会征收重税。此外,商人的货物运输和寄存等行为也在征税范围内。

  当然,对于不同地区的商税税率也有所不同,实行差别税率以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同样,如果发生天灾人祸,灾荒战争等情况,会适时调整税率以减轻商人负担。

  对于征收方式实行货币征收与实物征收,为了鼓励发展,以货币征收为主,在商人缴纳税金有困难时,也允许以实物征纳税金。

  这世上做任何事都是要钱的,国力强大不意味着朝廷强大,只有真正动员能力强,可以把钱收上来,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

  一个政权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收上来钱,尤其是从有钱有势的人手里收上来,只有有钱才能做事,没钱万事皆休。

  当然不能直接抢,那百姓就没生产动力了,也会影响政权稳定,破坏社会秩序,得不偿失,这需要以上那些繁杂的手段收。抢钱不好听,收赋税就好听多了。

  这大秦可以吞并六国的关键,就是因为大秦可以把全部的国力都榨出来。

  经过这系统性的精耕细作,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嬴政可以收上来这么多钱粮实物,这才能轰轰烈烈的开启一系列大发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