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过的诸多文字中,有一篇需要单独重点提出来。
肯定是初中,但不记得是初几了。
当年我一口气儿读完了《天龙八部》,深为书尾乔峰的自尽而不解,决定逆天改命,于是开启了我的小说历程。
前几天找东西的时候也特意去找了一下,没找到,这个肯定不会扔,估计还是在创业城。
大意是乔峰自尽时因为武功高超,箭入心口时不由自主地真气护了一下,导致箭扎偏了,后被阿紫带着跳崖,落入深潭,虽然慢慢身体好转,但经此事伤心,便不想再复出江湖。
后来又心中实在放不在,多年后复出,故事由此展开。
当时觉得也很精彩。
时间还是太长了,具体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当初构建了一个每个人都以十二生肖之一为武功的人物反派团伙,那时候还没有读唐家三少和古龙的东西,并不知道他们也曾这样写过。而且看发表时间,确实他们是后来才写的。
这可以视为我的第一部小说,完全具备现代网络小说的一切特点。
尽管只写了个开头。
但终归小说梦算是开始了……
然后就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尽可能的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写一本小说。
所以就看。
看人家怎么写。
特别是网络小说流行后,看了大量的大神级别的代表作,看他们的构思手法,看小说大的结构,看他们如何转换场景。
有些自然是构架很精彩的。
但也有很多是很成问题的。
关于小说的写法是可以写成一部百科全书的。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小说中的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一部小说最终是要通过一个一个的人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的。所以我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特别注重看人物性格,看一下全书读完后能不能有一个清晰的人物浮现在眼前。
其中不仅仅包括男女主人公,也包括反派人物,甚至也包括一些小的配角。我看这个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看完一本书后会想一下书中的人物。如果一本书看完后能让读者在头脑中大致有了里边某些人物的形像,就基本上可以说写得是不错的;如果能有深刻印象,写得比较鲜活,就足以证明这本小说写得很是成功。
我认为最差的就是那种男女主人公没见过几面,女的就爱得死去活来的,这一看基本上就是单身的人写的;或者是光写男主如何如何,一路高歌猛进,到一个时期就出个新女主,没写多少笔墨这个女的就没影儿了,然后再遇个新的,最后一看,男主娶了许多女的,有些根本连名字都没给读者留下印象,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构建大纲的。
其中竟然还有许多大神的作品也是这样,让我实在无语。
这并不是狂,而是既然要写,就一定敢于去拆分剖析别人的东西,学到优点,同时尽量去避免一些他们出现的问题。
这个方法是和路遥学的。他在构建他口中的几个小土包时就是这样认真拆解一大堆别人的金字塔的。
作为一名作者,特别是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作者,在认真学习名家的优秀作品中好的特点时,一定要做到敢于拆解、质疑和反对,同时必须要从内心树立起超越这些作品的决心。
当然,这种超越肯定不是全面超越,那属于自不量力。我认为的超越是必然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着某处超越这些作品的章节、段落,最低限度也要敢想,到时候你才能真正认真打磨自己的作品。
只要真正认真打磨自己的作品,这种微小局部的超越是有可能的。毕竟除了某红学家说过《红楼梦》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外,还真没听说过哪部作品一点儿问题没有。
有时候为了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还开了小号加各种QQ群,看许多人在面具下是什么样的,记下他们的语言和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的心理,为构写反面人物积累素材。
然后就是反复读路遥先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几乎可以当成是小说创作教科书中的天花板。
里边许多经典段落我曾反复阅读,就算不能背诵也基本上达到了只要想找,基本上几个章节下来就能找到的程度。
然后多年前深藏心底的念头开始萌动。
终于在2017年2月9号,写下了《小说序言》一文,对我的新书进行了构想,尽管当年还没进入到大纲那一步,但总的思路总归是有了。
平时也偶尔间试着写上一两个章节,还学着路遥先生先写完了结局,把主要几个人物的结局写了一下,然后再去回到开头,这个开头我已经在第《读书》一章中的第9节《家有书房》中整段摘录了,就不在这里写了。
读的书多了,就总有些想写点什么的念头!
想得多了,自然会变成行动。诗、散文、随笔等等,细数起来,也有着一定字数的充数之作了。其中的部分篇章,甚至还达到了自己当时的才尽之边缘。
那总也算得一个高度,尽管这高度仅仅是对应自己一个人来说的。
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有着一个没敢公开的念头,那就是我一定要写一部小说。
这个念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所可考了,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头脑中,从没改变,纠结的只是究竟要把这本小说写成什么样的。
应该是在初中时候,或是更早些(肯定不是高中,因为高中的我就不应该有这种按我夫人说的斯丢佩德般的想法了),我读过一篇科幻小说,现在能记得的或者说一直牢记在心的是其中的一个情节,那就是在文中的某个章节里,有许多人在谈论飞碟,有人说是自然现象、有人说是美苏研制的新式武器、有人说是外星文明的造访……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飞碟是来自我们的未来世界,是未来世界的人们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穿梭(现在改成穿越了)回到过去的年代来亲眼看一看当年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如果他们来到了我们这个年代,那么这个年代的人就可以看到这个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完全弄不清楚的东西,我们只能给它命名为“飞碟”!
这个说法影响了我几十年,直到今天我依然是这样认为的。
也许从那时起,年少的我就一直想用这个题材来写点东西,直接点说就是想有个飞碟可以穿越回到我想去的年代。
什么是我想去的年代?当时的我能给出的唯一答案应该就是:好玩的年代!
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少不更事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想,从小兰的马兰花到小蓓的七色花,从哈里波特的魔法宝石到大雄的机器猫,从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的咒语到无所不能的马良手中的神笔……我们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期盼着我们也能得到这样或那样的一样宝物,为我们没有网络、手机、wifi的童年增添一些靓丽的色彩。
还是虚荣心作怪,每次当我要提笔时,总觉得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得写点能匹配那个年纪的高大上的东西,尽管有这个想法的次数随着年纪总是在一起增加,但我每次都认为飞碟这种题材应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的人才应该写的!
直到今天!
在公开了自己的年度目标,特别是给出了30万字的写作目标时(这个目标五年后的今天才看到实现的希望),对于写什么其实已经是有所决定了,那就是去完成少年时的梦想,写一部小说,哪怕是只有自己一个读者的小说!
纠结的只是文中开头所说,把这本小说写成什么样的题材的。
路遥在他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对于《平凡的世界》来说“工程是庞大的。首先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构造这座建筑物?”
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想写小说的人共同要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
我并非什么科班出身,绝不明白小说这个文学载体的来龙去脉,各种流派等等,我所理解的写小说的第一要素就是在钟晓毅、费勇所著的《金庸传奇》一书中,谈到倪匡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就是不管是武侠小说、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
金庸先生也说到:“在这一点上我是和倪匡一样,就是小说一定要好看,因为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好看。其次,如果一部小说单只是好看,读者看过之后就忘记了,那也没什么意思。如果在人物刻画方面除了好看之外,还能够令读者难忘和感动、印象深刻而鲜明的话,那就是又进一步了。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
这两个观点我深以为然,并从当年读到这段话后就印象深刻,所以记忆了这么多年。今天特意从书中找到了原文记录下来并作为我未来写作之金科玉律!
既然小说一定要好看,那我以飞碟为题材还是以玄幻为题材或是以别的什么为题材就不用纠结了!至少现在可以不用纠结了。
纠结的唯有能不能把这本小说写得好看!
对于现在的我,这才是一个挑战。
在《韩非子》一文中,齐王曾问他的画师:“画,孰最难者?”他的画师答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这是因为犬马因人们熟悉而必须要画得像才可以得到认可,但鬼怪人们根本就没见过,所以画家怎么画都行。
有感于此,我把我的第一次小说的尝试选择了《九色鹿》这个神话传说,也有点鬼魅最易之意,算是给自己减轻点压力吧!(什么,刚才不是说飞碟吗?别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飞碟在书中也会有的!)
毕竟像路遥那样,为了写《平凡的世界》光是准备工作就历时三年之久,差点把人弄疯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去做的。
“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已经把人折腾得半死不活。想想即将要开始的正式写作,叫人不寒而粟。”
每次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都和路遥一样,同样感到不寒而栗。
所以,请原谅我选择这样一个“鬼魅之易”的题材,至少能让我胡言乱语时可以相对轻松些。
记以为序!
以上就是摘录的全文。
至此,我的小说梦从初中那本没完成的《乔峰后传》开始后,这么多年断断续续不停地做,期间反复增添,现在基本上可以最后定下来要写九卷,每卷九章,每章九节,共729节,每节4000字,全书约为291万字!
这对于多年来包括现在仍处于新手村菜鸟级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害得我一直只是把这个念头存于脑中,根本没敢去写,甚至大纲都没构建出来。
毕竟路遥构建《平凡的世界》大纲时的预计才是三卷100万字。
现在每天上传的网文无数,尽管良莠不齐,但故事情节上真是丰富至极。每次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就发现已经有人写了,再想到一个又发现有人写了。网络的出现圆了诸多作者的作家梦,涌现出无数文笔极佳的作者作品,造成的后果就是现在的读者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很难有什么再打动他们了。
这就给后来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也就造成了后来的人更不敢下笔。
再次想起了前文说过的最早形容女孩像花是可以入选《诗经》的,现在,真没法写了。
恶性循环!
一拖到今,总算写了15万字回忆录的我再次动了写完这本小说的念头,但同时也知道,这是很艰难的选择!
至少今年是不会动笔了,还要继续积累。毕竟这不像回忆录,回忆中的东西是我经历过的,而小说不是。
难怪路遥先生说:“写作也是一种劳动,文学创作的艰苦性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为传世名作《红楼梦》谱出传世名曲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也说过:“要真刀真枪地动感情啊”!!
那就在没动笔前继续努力读书,读书本、读自然、读社会、读人性,努力读一切可读的东西,慢慢沉淀自己,积累各种知识!
以期待厚积待薄发吧!
肯定是初中,但不记得是初几了。
当年我一口气儿读完了《天龙八部》,深为书尾乔峰的自尽而不解,决定逆天改命,于是开启了我的小说历程。
前几天找东西的时候也特意去找了一下,没找到,这个肯定不会扔,估计还是在创业城。
大意是乔峰自尽时因为武功高超,箭入心口时不由自主地真气护了一下,导致箭扎偏了,后被阿紫带着跳崖,落入深潭,虽然慢慢身体好转,但经此事伤心,便不想再复出江湖。
后来又心中实在放不在,多年后复出,故事由此展开。
当时觉得也很精彩。
时间还是太长了,具体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当初构建了一个每个人都以十二生肖之一为武功的人物反派团伙,那时候还没有读唐家三少和古龙的东西,并不知道他们也曾这样写过。而且看发表时间,确实他们是后来才写的。
这可以视为我的第一部小说,完全具备现代网络小说的一切特点。
尽管只写了个开头。
但终归小说梦算是开始了……
然后就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尽可能的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写一本小说。
所以就看。
看人家怎么写。
特别是网络小说流行后,看了大量的大神级别的代表作,看他们的构思手法,看小说大的结构,看他们如何转换场景。
有些自然是构架很精彩的。
但也有很多是很成问题的。
关于小说的写法是可以写成一部百科全书的。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小说中的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一部小说最终是要通过一个一个的人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的。所以我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特别注重看人物性格,看一下全书读完后能不能有一个清晰的人物浮现在眼前。
其中不仅仅包括男女主人公,也包括反派人物,甚至也包括一些小的配角。我看这个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看完一本书后会想一下书中的人物。如果一本书看完后能让读者在头脑中大致有了里边某些人物的形像,就基本上可以说写得是不错的;如果能有深刻印象,写得比较鲜活,就足以证明这本小说写得很是成功。
我认为最差的就是那种男女主人公没见过几面,女的就爱得死去活来的,这一看基本上就是单身的人写的;或者是光写男主如何如何,一路高歌猛进,到一个时期就出个新女主,没写多少笔墨这个女的就没影儿了,然后再遇个新的,最后一看,男主娶了许多女的,有些根本连名字都没给读者留下印象,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构建大纲的。
其中竟然还有许多大神的作品也是这样,让我实在无语。
这并不是狂,而是既然要写,就一定敢于去拆分剖析别人的东西,学到优点,同时尽量去避免一些他们出现的问题。
这个方法是和路遥学的。他在构建他口中的几个小土包时就是这样认真拆解一大堆别人的金字塔的。
作为一名作者,特别是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作者,在认真学习名家的优秀作品中好的特点时,一定要做到敢于拆解、质疑和反对,同时必须要从内心树立起超越这些作品的决心。
当然,这种超越肯定不是全面超越,那属于自不量力。我认为的超越是必然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着某处超越这些作品的章节、段落,最低限度也要敢想,到时候你才能真正认真打磨自己的作品。
只要真正认真打磨自己的作品,这种微小局部的超越是有可能的。毕竟除了某红学家说过《红楼梦》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外,还真没听说过哪部作品一点儿问题没有。
有时候为了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还开了小号加各种QQ群,看许多人在面具下是什么样的,记下他们的语言和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的心理,为构写反面人物积累素材。
然后就是反复读路遥先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几乎可以当成是小说创作教科书中的天花板。
里边许多经典段落我曾反复阅读,就算不能背诵也基本上达到了只要想找,基本上几个章节下来就能找到的程度。
然后多年前深藏心底的念头开始萌动。
终于在2017年2月9号,写下了《小说序言》一文,对我的新书进行了构想,尽管当年还没进入到大纲那一步,但总的思路总归是有了。
平时也偶尔间试着写上一两个章节,还学着路遥先生先写完了结局,把主要几个人物的结局写了一下,然后再去回到开头,这个开头我已经在第《读书》一章中的第9节《家有书房》中整段摘录了,就不在这里写了。
读的书多了,就总有些想写点什么的念头!
想得多了,自然会变成行动。诗、散文、随笔等等,细数起来,也有着一定字数的充数之作了。其中的部分篇章,甚至还达到了自己当时的才尽之边缘。
那总也算得一个高度,尽管这高度仅仅是对应自己一个人来说的。
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有着一个没敢公开的念头,那就是我一定要写一部小说。
这个念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所可考了,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种想法一直深植于头脑中,从没改变,纠结的只是究竟要把这本小说写成什么样的。
应该是在初中时候,或是更早些(肯定不是高中,因为高中的我就不应该有这种按我夫人说的斯丢佩德般的想法了),我读过一篇科幻小说,现在能记得的或者说一直牢记在心的是其中的一个情节,那就是在文中的某个章节里,有许多人在谈论飞碟,有人说是自然现象、有人说是美苏研制的新式武器、有人说是外星文明的造访……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飞碟是来自我们的未来世界,是未来世界的人们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穿梭(现在改成穿越了)回到过去的年代来亲眼看一看当年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如果他们来到了我们这个年代,那么这个年代的人就可以看到这个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完全弄不清楚的东西,我们只能给它命名为“飞碟”!
这个说法影响了我几十年,直到今天我依然是这样认为的。
也许从那时起,年少的我就一直想用这个题材来写点东西,直接点说就是想有个飞碟可以穿越回到我想去的年代。
什么是我想去的年代?当时的我能给出的唯一答案应该就是:好玩的年代!
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少不更事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想,从小兰的马兰花到小蓓的七色花,从哈里波特的魔法宝石到大雄的机器猫,从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的咒语到无所不能的马良手中的神笔……我们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期盼着我们也能得到这样或那样的一样宝物,为我们没有网络、手机、wifi的童年增添一些靓丽的色彩。
还是虚荣心作怪,每次当我要提笔时,总觉得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得写点能匹配那个年纪的高大上的东西,尽管有这个想法的次数随着年纪总是在一起增加,但我每次都认为飞碟这种题材应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的人才应该写的!
直到今天!
在公开了自己的年度目标,特别是给出了30万字的写作目标时(这个目标五年后的今天才看到实现的希望),对于写什么其实已经是有所决定了,那就是去完成少年时的梦想,写一部小说,哪怕是只有自己一个读者的小说!
纠结的只是文中开头所说,把这本小说写成什么样的题材的。
路遥在他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对于《平凡的世界》来说“工程是庞大的。首先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构造这座建筑物?”
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想写小说的人共同要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
我并非什么科班出身,绝不明白小说这个文学载体的来龙去脉,各种流派等等,我所理解的写小说的第一要素就是在钟晓毅、费勇所著的《金庸传奇》一书中,谈到倪匡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就是不管是武侠小说、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
金庸先生也说到:“在这一点上我是和倪匡一样,就是小说一定要好看,因为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好看。其次,如果一部小说单只是好看,读者看过之后就忘记了,那也没什么意思。如果在人物刻画方面除了好看之外,还能够令读者难忘和感动、印象深刻而鲜明的话,那就是又进一步了。毕竟,小说还是在于反映人生的。”
这两个观点我深以为然,并从当年读到这段话后就印象深刻,所以记忆了这么多年。今天特意从书中找到了原文记录下来并作为我未来写作之金科玉律!
既然小说一定要好看,那我以飞碟为题材还是以玄幻为题材或是以别的什么为题材就不用纠结了!至少现在可以不用纠结了。
纠结的唯有能不能把这本小说写得好看!
对于现在的我,这才是一个挑战。
在《韩非子》一文中,齐王曾问他的画师:“画,孰最难者?”他的画师答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这是因为犬马因人们熟悉而必须要画得像才可以得到认可,但鬼怪人们根本就没见过,所以画家怎么画都行。
有感于此,我把我的第一次小说的尝试选择了《九色鹿》这个神话传说,也有点鬼魅最易之意,算是给自己减轻点压力吧!(什么,刚才不是说飞碟吗?别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飞碟在书中也会有的!)
毕竟像路遥那样,为了写《平凡的世界》光是准备工作就历时三年之久,差点把人弄疯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去做的。
“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已经把人折腾得半死不活。想想即将要开始的正式写作,叫人不寒而粟。”
每次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我都和路遥一样,同样感到不寒而栗。
所以,请原谅我选择这样一个“鬼魅之易”的题材,至少能让我胡言乱语时可以相对轻松些。
记以为序!
以上就是摘录的全文。
至此,我的小说梦从初中那本没完成的《乔峰后传》开始后,这么多年断断续续不停地做,期间反复增添,现在基本上可以最后定下来要写九卷,每卷九章,每章九节,共729节,每节4000字,全书约为291万字!
这对于多年来包括现在仍处于新手村菜鸟级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害得我一直只是把这个念头存于脑中,根本没敢去写,甚至大纲都没构建出来。
毕竟路遥构建《平凡的世界》大纲时的预计才是三卷100万字。
现在每天上传的网文无数,尽管良莠不齐,但故事情节上真是丰富至极。每次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就发现已经有人写了,再想到一个又发现有人写了。网络的出现圆了诸多作者的作家梦,涌现出无数文笔极佳的作者作品,造成的后果就是现在的读者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很难有什么再打动他们了。
这就给后来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也就造成了后来的人更不敢下笔。
再次想起了前文说过的最早形容女孩像花是可以入选《诗经》的,现在,真没法写了。
恶性循环!
一拖到今,总算写了15万字回忆录的我再次动了写完这本小说的念头,但同时也知道,这是很艰难的选择!
至少今年是不会动笔了,还要继续积累。毕竟这不像回忆录,回忆中的东西是我经历过的,而小说不是。
难怪路遥先生说:“写作也是一种劳动,文学创作的艰苦性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为传世名作《红楼梦》谱出传世名曲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也说过:“要真刀真枪地动感情啊”!!
那就在没动笔前继续努力读书,读书本、读自然、读社会、读人性,努力读一切可读的东西,慢慢沉淀自己,积累各种知识!
以期待厚积待薄发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最新章节,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最新章节,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