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一个略带伤感的梦。在梦中我处在一所极大的房子中,好像是一间体育馆。有许多人在随着音乐跳操。我走过她们,却没有看到一张熟悉的脸。最后,我看到一个女孩正站在窗边,望着窗外。她身穿和她们一样的紧身衣。夕阳投射在她身上,留下一个极美丽的影子。我走向她。她转过身来,对我微笑。那是一个我熟识的朋友。已经多年未曾谋面,何以她还是如此年轻。
我还没有来得及听清她说的话,便已经醒来,心中充满了遗憾。
我怎么会在许多年之后突然梦到她?
雨水节是她的生日,这一点我始终记得。
我很早就认识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邻近城郊的一所学校。那时我长得很小,经常会被不论比我大还是同龄的孩子们欺负。那一天在放学的路上,我再一次遭到三四个孩子的围堵,并被打哭。
“不许欺负人!”我听到一个甜美的声音。那是一个高我一头的女孩,留着齐耳短发,系得很标准的红领巾,佩着三道杠。她不比他们高,也不比他们强壮。但我不知道她哪来的这种震慑力。他们停了手,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认识她,她在我隔壁的班里,是少先队的大队长。她年长我一岁,但看起来要大得更多。每逢周一开队会的时候,她总是站在最为显眼的位置,接受各中队长的报告。在收队回教室时,我们又会全体从她的身边经过。但她从来没有看过我们,总是凝望远方。
“不要哭了!我送你回家。”她当时说。我依稀记得,为了安慰我,她在我的脸上轻轻地亲了一下。那一段时间,正在放映印度的影片《流浪者》,我们都记得里面那个美丽的女主人公的名字。而她的名字偏偏就叫丽妲。
下一个周一我再次看到她。她敬队礼的那个平淡无奇的姿势,那天却显得这样美丽。她当时穿着很短的红裙子。当我们集体走过她的身边时,我不自觉地朝她那边看。她也开始注意我们。那一瞬,似乎她的眼睛正在和我对视。“往前看,小不点!”听到老师的吆喝,我立刻转回头目视前方。转头的那一刻,眼前却似乎留下她嘴边一个难于察觉的微笑。
我在那所学校没呆多久。上小学的那几年中,我换了四所学校。那所学校我呆的时间最短。
五年之后,我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在分班的名单里,一个名字赫然在目:姜丽妲。这不就是她么。
我们成了同班同学。我的个子依然很小,她依然比我高。她有着一双很浓的眉,长长的睫毛。她留了长发,在两边扎成了辫子。她的座位在我身后两米的地方。下课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回头看她。她却好像毫无察觉,似乎全然不记得我了。她不再像小时候是个大干部,只是英语的科代表。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的座位调到了我的身后。我也有了找借口跟她说话的机会。于是我跟她提起小学时候的事。
“你就是那个小不点吗?”她问,“不过你现在看起来依然很小。”她补充说。
我问她是不是还记得曾经吻过我的脸,“有这回事吗?不会吧!”我们的后半截谈话被另一个女同学梅听了去,“那你们是青梅竹马了!”
虽然那只是一句玩笑,她却一下子红了脸,拿了课本去打她。
我看过全班的学生登记表,知道那一年的除夕,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她的十六岁生日。我想向她祝贺,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因为在寒假里,我根本无法联系到她。那时候,我家里根本还没有电话,更不用说手机和QQ了。
开学后,她的座位又调到了我的前面,她的眼睛有些近视,却不肯配戴眼镜。她喜欢英语,我却不喜欢。但我总想找机会去跟她说话。我想找到一些问题,以便向她讨教,但我生来就不善于提问。她却给了我好多这样的机会,她会拿了物理的问题来问我。力学的几个定律,在她脑子里经常是一片混乱。
我们偶尔也会讨论到课本以外的东西。我忘记了那个严肃的话题究竟怎样引起。我说每一个取得成就的人都会有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她听了,歪过头问我:“那么你觉得你是不是有责任感呢?”
那也许是整个高中,我们最深的一次交流。
文理分班的时候,她去了文科班。从那之后,只有在上下学的途中,我才会碰到她。我和她的家在航空城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她家住在民航宿舍,我家则属于飞机制造厂。我总是算准离校的时间,以便可以和她坐上同一辆公共汽车。大多数情况下,梅会和她在一起。虽然我们经常会突然碰到对方的目光,却几乎没有再说过什么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难以忍耐那种每每欲言又止的感觉,决定避开她。当看到她坐上这辆车,我就去等下一辆车。她是否对此有所察觉,或者也有相同的感觉。因为有几次我已经在车上,她便停下上车的脚步。
这样,直到下一个雨季来临。
那是一个下雨天,不知怎的,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在等车。车来了,当我刚刚收了雨伞上车,正好一个人冒雨跑到我的身后。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她的胳膊肘重重地撞在了我的后背上。
“Sorry。”她说,“哦,是你呀!”
我们相视而笑。车上人不多,后面还有两个空位。
“有坐!”她向我示意。我跟着她走过去,可是到近前一看,座位早已被从车窗进来的雨水打湿了。她看看我,做了一个奇怪的表情。那一刻,我看着她的眼睛,突然发觉,我已经和她一样高了。
她到站了。雨还没有停。
“我送你吧!”
“不用的,我不怕雨浇!”她跳下车,向远处跑去。
在车门关上的前一秒钟,我也跳下车,去追赶那雨中的背影。一边想着该叫她什么,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叫,只是对着她的背影喊:“等一等!”
她停下了,象突然刹住了脚步。那一刻我感觉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不,其实这只是我的错觉,因为雨一直下个不停。我跑上前,将伞遮住她的头顶。她这时才转过头来看我。“还是让我送送你吧!”我说。
“那多麻烦你,我们又不同路。”
“那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的伞并不大,我根本无法在不与她接触的情况下,保证自己不被浇湿。但是天公却不作美,我们朝着她家的方向走了不到五十步远,雨就停了。
“好啦!雨停了,你快回家吧!”
我当时一定觉得万分沮丧。但是我却只是清晰地记得雨珠从她的眉梢滑落的情形。在那时,我真的是这样想的,而且,我曾经认为,她是我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女孩。她有着清纯的脸庞,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十六岁的她比我现在看到的二十六岁的女孩更有成熟的魅力。
不过在我们原来的班上,并不是她而是她的好朋友梅,才是众所瞩目的中心。当夏天来临,梅第一次穿着系着飘带的连衣裙走进班里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女生围了上去,挡住了男生的目光。我却在注意丽妲,她拉着梅的双手,欣赏梅的裙摆。那天丽妲换了黑色的紧身短袖上衣,白色的紧身西裤,配上半高跟的凉鞋,显得亭亭玉立。我却希望看到丽妲第二天也会穿上裙子,那样是否会比梅更加美丽。但她每天依然穿着长裤。那三年中,我从未看到过她穿裙子。她这样的女孩似乎不应该那样保守,或者那只是我的错觉。
高二快结束的时候,学校组队参加市里的韵律操比赛。梅和丽妲都在其中。那一年中韵律操正开始风靡全国。不过梅并没有参加最后的比赛,据说比赛不能穿普通的运动服,而要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即使是梅这样比较时尚的女孩,也感到很难为情。
后来我们听说,丽妲她们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据说那件身体操服为她们赚取了不少的分数。
直到高考前夕,那次比赛的照片才贴上了学校的宣传栏。照片拍得十分清晰,又放得十分大。丽妲处在十分显著的位置,使人疑心那照片就是专门为她拍的。丽妲穿着体操服跳操的样子,几乎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我感到身边有异样的目光。是不是我在那张照片前面停留得太久。扭过头去,却发觉站在我身边的就是丽妲本人。她抬眼看看我,说:“照片照得不太好!是吗?”那天我第一次发现,没有穿高跟鞋的她其实比我矮了很多,可以让我的视线越过她的头顶。
高考刚刚结束,我便悄然离开了家,进而失去了与很多同学的联系,等到入学之后再一一地去修复。
我没有丽妲的消息,不知她考到了哪里。我依稀记得,她报的是位于海角的外语学院。干吗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写了一封短信。我原以为会石沉大海,却意外收到她的回信,而且她的信有那样长。
我平均一个月给她去三封信。称呼从“丽妲姐姐”到“丽妲”最后到“妲”。
她在信里谈到她的爱好和她的烦恼,她的习惯,还有她所到过的地方。我这时才知道,她身上所穿的看似朴素的衣服,其实是她妈妈从国外给她带回的高级时装。她到过的风景名胜几乎比我听说过的还要多,而且经常是飞来飞去。
在这座城市的东面,是另一座大的城市。再那边是海,而她在海的那一端。好多次,我想跨过海,去找她。可是说来可笑,四年中的七个寒暑假,我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我甚至不知道她家的确切地址。我总是在想,也许她并不喜欢见到我。因为在我们的通信中,所有的话都是在谈她,而她对于我的事情,却从未表示过关切。终于,在两年之后,我们中断了通信。
不过,在四年级的五一前夕,我还是给她去了信,说我将会前往。“收到你的信我好意外!”她回复到,“你来吧!我去接你。”
但是直到假期结束,我也没有赴约。又写了一封信去致歉。
“你为什么不来!害得我把所有安排都取消了,在学校里白等了你好几天。”
生活在照旧,但我的心却难以平静。如果我再不去见她,恐怕我一生都会后悔。于是,在六月里的一天,我扔下了还没有做完的毕业论文,买了一张水路联票,跨海去找她。
躺在船舱的铺位上,我想象着丽妲的样子,想象着她穿着飘逸的裙子或时髦的短裤。她到港口来接我,满头的长发都变成了波浪,却穿了一件肥大的半袖T恤和六分裤。那一身我觉得和眼前这个时尚的城市显得极不协调。一起走在外语学院满眼的时尚男女之中,我觉得她更像是在我的航空学院中常见的女孩。
“哦,你长得这么高了!”她说。
“我高中毕业就有这么高了!”我说。
“真的吗?我总是记得你很小。”
晚上,我们到食堂去吃小灶。她问我将来的打算。我说我回我的飞机制造厂。她说她想到国外读研,但一直没联系成。她不想去民航。如果考研出国不成,她想先找一个美国独资企业,或者先去深圳,然后找机会出国。而对于考国内的研究生,她说她学的是语言,又不想当语言学家。
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整天想着出国。我不愿想象,整日生活在一群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人中间是什么感觉。她却反过来问我,“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有意思么?”
这时,她的身边突然出现一个身穿花衬衫的男生,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问她我是谁。她只是说“我小弟!”
“你有这么大的小弟?”
那家伙走后,我问她那人是谁?她告诉我那是她的第七任前男朋友。她说这话的时候,只是用拇指点点背后他离去的方向,另一只手正在往嘴里塞一个肉包子。她的吃相如此贪婪,完全不像一个淑女。看着我惊讶的眼神,她突然笑了,“是不是吓着了。小弟!”
我很鲁莽地问她:“你喜欢他么?”
“什么喜欢不喜欢的,玩玩呗。”她说。
我一时语塞。
第二天上午她去一家美资公司面试,我则百无聊赖地在外语学院里徘徊,坐在花园里观察过往的男生女生,在我这个土包子看来,真的像正在上演一场时装秀。
当她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已然换了一身极为成熟的装束。显然是刚刚从面试地点回来。白色的长袖丝织衬衫,领口带着复杂的花样,略显蓝灰色的一步裙,更要命的是她头顶的那个发髻。当她踩着高跟鞋一路小跑过来的样子,完全像一个中年职业妇女。
我盯着她的脸,几滴汗水分明已经润湿了脸上的胭脂。“怎么啦?我的发型好看吗?”她问。
“说实话么?我觉得像杨过看小龙女。”
“什么意思?”
“你的发型看起来像我的姑姑!”
她先是吃惊,转而一脸愠色,“我花一百块钱盘的头,就这么让你糟踏!”一九九一年的一百块钱,其实很贵呢。她胡乱地扯下头上的卡子,让长发披散下来,“气死我了!”她说。
下午,我们到城市里最著名的广场。她穿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被海风吹着不断地飘动。她过来拉我的手,“小弟弟,没谈过恋爱吧!”
“你怎么知道?”我问。
“一摸你的手,我就知道。”她说,“要不要我给你开一个恋爱速成课。我不介意你作我的第十一任男朋友。”
“但是我介意!”我大声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反应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俩同时都愣住了。她松开了我的手。那一刻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起来。
“你怎么啦!”她说,“我在开玩笑呢!真是个小古板。”
毕业后,她去了深圳,从此没了音讯。在那三年之中,我几乎要把她忘记。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梅。“丽妲回来了,你知道么?”我摇摇头。“她还问起你呢,这是她的电话号码。”我给她打了电话,但并没有去找她。她说她工作很忙,我想她并不想见我。
很难描述我对她的那种感受。小的时候,我一直把她看成姐姐。本来我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然而真正长大之后,我才真正发觉,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她喜欢充满挑战和动荡不安的生活,正如她问我: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有意思么?更主要的是,我听说,她正在和一个美国人谈恋爱,以便和他结婚,进而移民。她出国的愿望这样强烈,其实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和她相识的人都怀疑她结婚的动机。
我努力不离开我的家乡,却总是难以摆脱一种漂泊的感觉。
从前到后,我给她打了七次电话,间隔却越来越长。从一个星期,到十天,再到半个月,一个月。最后一次打电话,我记得是二月十七日。
“听说你快要出国了,是么?”
“是的,还有……我要结婚了。”她的声音低沉,我没有听出丝毫的幸福。
我想说,你真的要嫁给那洋鬼子么?可是既然我自己下定决心不去追求她,又何必去管她嫁给谁呢?也许她真的爱他,他真的能够让她幸福呢!“祝福你!”我说。
“哦。”她回答。
“还有,祝你生日快乐!”最后我说。
“真的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生日,”她说,“我真的很感动,真的,谢谢你!”
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声音。
我听说,她到了美国后不久,便离了婚。所以有人说她结婚只是为了移民。半年之后她又结了婚,但这一次婚姻也没有长久。
后来,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再到后来,家里联网之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之间邮件又多了起来。从梅那里,我要到了丽妲的邮箱地址。在给她的邮件之中,我写了头一句话:“我是羽,你好吗?”那天已是二月十八,接着,我写了后一句话:“祝你生日快乐!”
收她的回信用了我很长时间。在她的回信开始是一句短短的英文:“谢谢你!”她告诉我,她现在在信息行业,经常在世界各大城市间奔波。下个月将去南美中部的一个国家,到那里发展业务。她说感到有些厌倦和疲惫,时常想家,又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归宿。最后是一张照片。照片中她好像是站在停机坪前方,身后是几架错落相间的大型客机,上面印着航空公司的名字,不过没有一个字是中文。
她穿着白色的套装,带着墨镜。上衣里面是淡紫色的衬衫,下身是很短的裙子。在空旷的背景中显得寂寞和孤立。
在我们毕业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感觉,相知相识的朋友,转眼各奔东西,而这一别之后,也许今生今世不再见面。但是只要一想到她还好好地活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就不会感到有多忧伤。但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减了空间的距离,即使她远在地球的另一边,你也会得到她的消息。
一个多月之后,我们当时的班长发起了一次联谊会。那一次去的多数是在本地工作的同学。在我们谈兴正浓的时候,飞突然对我说:“你听说了吗?姜丽妲死了。”
死了?
那一天是3月30日,他不是要提前两天,拿他的愚人节笑话来捉弄我吧!
“不会吧!”我说,“一个星期前我还给她发邮件。”
“那她给你回信了吗?”他追问。
是啊!她没有。
“不信你去问梅。”
其实梅就坐在我的对面,早就在听我们的谈话。在我们问询的目光所及之处,突然变得安静下来。她没有回应我们,只是咬着嘴唇。
后来我听人说,半个月前,她从南美中部一个城市中转途中,所乘坐的小型公务机坠毁,无人生还。网上有那次空难的详细信息,甚至还有失事的B公司生产的飞机型号和照片,据说是UCLG故障。
“你不是说B公司飞机的UCLG是你们生产的吗?”飞后来问我。
那天我回到家里时已经很晚,妻早已睡下。我推说要准备第二天的技术报告,躲进了书房。打开电脑,找出丽妲的照片,放大到她的脸充满整个屏幕。我不愿意让妻子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向她解释我如此伤心的缘由。
当我再次回到车间,看到摆放的成批的UCLG构件半成品时。心里总是想到那架失事的飞机。我反复地翻阅关于该型号UCLG构件的所有技术文件,同时又担心看到中间出现任何一个错误。我不愿相信她真的出了事。因为除了那个不知来源的消息,并没有任何别的佐证。
当B公司的美方技术支持比尔来访的时候,我对他提起网上报道的那次事故。两天之后他专门来找我,很认真地说:“我查了公司的纪录,在98年2月18日到3月30日之间,没有你所说的那次事故纪录,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后来,他又专门告诉我,从我们公司采购的UCLG部件,还没有一件在使用中出现问题。
但是丽妲却从此再无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直到九九年高中六十年校庆之际,我们才听到一个有关丽妲的消息。说是学校不久前得到了她的一笔捐赠。但钱却不是由她本人而是由她妹妹寄过来的。
难道她真的遭遇了不幸?
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默然。是不是我们都对她有着误解。她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尚。
后来,我又梦到过她,还是在那座体育馆中,她已经化作一尊洁白的大理石雕像。她站在一米多高的基座上,使我们不得不仰视。她的目光越过我们头顶,凝视远方。她站在我们当中,显得那样年轻。
那一天,本应该是丽妲三十七岁的生日,真实的她也许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二十九岁,不会跟着我们一起变老。
看着那尊天使般的雕像,我突然觉得,她本是一位堕入凡间的天使,而天国是她迟早要回去的地方。她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表达她对每一个人的爱。多年来只是默默地面对人们也包括我对她的误解。我终于懂得,对于她的怀念本不属于我一个人。其实每一个她所爱的人都在帮我分担失去她的痛苦。而我们却应该为保有一份美好的记忆而感到欣慰。
我还没有来得及听清她说的话,便已经醒来,心中充满了遗憾。
我怎么会在许多年之后突然梦到她?
雨水节是她的生日,这一点我始终记得。
我很早就认识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邻近城郊的一所学校。那时我长得很小,经常会被不论比我大还是同龄的孩子们欺负。那一天在放学的路上,我再一次遭到三四个孩子的围堵,并被打哭。
“不许欺负人!”我听到一个甜美的声音。那是一个高我一头的女孩,留着齐耳短发,系得很标准的红领巾,佩着三道杠。她不比他们高,也不比他们强壮。但我不知道她哪来的这种震慑力。他们停了手,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认识她,她在我隔壁的班里,是少先队的大队长。她年长我一岁,但看起来要大得更多。每逢周一开队会的时候,她总是站在最为显眼的位置,接受各中队长的报告。在收队回教室时,我们又会全体从她的身边经过。但她从来没有看过我们,总是凝望远方。
“不要哭了!我送你回家。”她当时说。我依稀记得,为了安慰我,她在我的脸上轻轻地亲了一下。那一段时间,正在放映印度的影片《流浪者》,我们都记得里面那个美丽的女主人公的名字。而她的名字偏偏就叫丽妲。
下一个周一我再次看到她。她敬队礼的那个平淡无奇的姿势,那天却显得这样美丽。她当时穿着很短的红裙子。当我们集体走过她的身边时,我不自觉地朝她那边看。她也开始注意我们。那一瞬,似乎她的眼睛正在和我对视。“往前看,小不点!”听到老师的吆喝,我立刻转回头目视前方。转头的那一刻,眼前却似乎留下她嘴边一个难于察觉的微笑。
我在那所学校没呆多久。上小学的那几年中,我换了四所学校。那所学校我呆的时间最短。
五年之后,我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在分班的名单里,一个名字赫然在目:姜丽妲。这不就是她么。
我们成了同班同学。我的个子依然很小,她依然比我高。她有着一双很浓的眉,长长的睫毛。她留了长发,在两边扎成了辫子。她的座位在我身后两米的地方。下课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回头看她。她却好像毫无察觉,似乎全然不记得我了。她不再像小时候是个大干部,只是英语的科代表。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的座位调到了我的身后。我也有了找借口跟她说话的机会。于是我跟她提起小学时候的事。
“你就是那个小不点吗?”她问,“不过你现在看起来依然很小。”她补充说。
我问她是不是还记得曾经吻过我的脸,“有这回事吗?不会吧!”我们的后半截谈话被另一个女同学梅听了去,“那你们是青梅竹马了!”
虽然那只是一句玩笑,她却一下子红了脸,拿了课本去打她。
我看过全班的学生登记表,知道那一年的除夕,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她的十六岁生日。我想向她祝贺,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因为在寒假里,我根本无法联系到她。那时候,我家里根本还没有电话,更不用说手机和QQ了。
开学后,她的座位又调到了我的前面,她的眼睛有些近视,却不肯配戴眼镜。她喜欢英语,我却不喜欢。但我总想找机会去跟她说话。我想找到一些问题,以便向她讨教,但我生来就不善于提问。她却给了我好多这样的机会,她会拿了物理的问题来问我。力学的几个定律,在她脑子里经常是一片混乱。
我们偶尔也会讨论到课本以外的东西。我忘记了那个严肃的话题究竟怎样引起。我说每一个取得成就的人都会有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她听了,歪过头问我:“那么你觉得你是不是有责任感呢?”
那也许是整个高中,我们最深的一次交流。
文理分班的时候,她去了文科班。从那之后,只有在上下学的途中,我才会碰到她。我和她的家在航空城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她家住在民航宿舍,我家则属于飞机制造厂。我总是算准离校的时间,以便可以和她坐上同一辆公共汽车。大多数情况下,梅会和她在一起。虽然我们经常会突然碰到对方的目光,却几乎没有再说过什么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难以忍耐那种每每欲言又止的感觉,决定避开她。当看到她坐上这辆车,我就去等下一辆车。她是否对此有所察觉,或者也有相同的感觉。因为有几次我已经在车上,她便停下上车的脚步。
这样,直到下一个雨季来临。
那是一个下雨天,不知怎的,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在等车。车来了,当我刚刚收了雨伞上车,正好一个人冒雨跑到我的身后。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她的胳膊肘重重地撞在了我的后背上。
“Sorry。”她说,“哦,是你呀!”
我们相视而笑。车上人不多,后面还有两个空位。
“有坐!”她向我示意。我跟着她走过去,可是到近前一看,座位早已被从车窗进来的雨水打湿了。她看看我,做了一个奇怪的表情。那一刻,我看着她的眼睛,突然发觉,我已经和她一样高了。
她到站了。雨还没有停。
“我送你吧!”
“不用的,我不怕雨浇!”她跳下车,向远处跑去。
在车门关上的前一秒钟,我也跳下车,去追赶那雨中的背影。一边想着该叫她什么,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叫,只是对着她的背影喊:“等一等!”
她停下了,象突然刹住了脚步。那一刻我感觉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不,其实这只是我的错觉,因为雨一直下个不停。我跑上前,将伞遮住她的头顶。她这时才转过头来看我。“还是让我送送你吧!”我说。
“那多麻烦你,我们又不同路。”
“那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的伞并不大,我根本无法在不与她接触的情况下,保证自己不被浇湿。但是天公却不作美,我们朝着她家的方向走了不到五十步远,雨就停了。
“好啦!雨停了,你快回家吧!”
我当时一定觉得万分沮丧。但是我却只是清晰地记得雨珠从她的眉梢滑落的情形。在那时,我真的是这样想的,而且,我曾经认为,她是我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女孩。她有着清纯的脸庞,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十六岁的她比我现在看到的二十六岁的女孩更有成熟的魅力。
不过在我们原来的班上,并不是她而是她的好朋友梅,才是众所瞩目的中心。当夏天来临,梅第一次穿着系着飘带的连衣裙走进班里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女生围了上去,挡住了男生的目光。我却在注意丽妲,她拉着梅的双手,欣赏梅的裙摆。那天丽妲换了黑色的紧身短袖上衣,白色的紧身西裤,配上半高跟的凉鞋,显得亭亭玉立。我却希望看到丽妲第二天也会穿上裙子,那样是否会比梅更加美丽。但她每天依然穿着长裤。那三年中,我从未看到过她穿裙子。她这样的女孩似乎不应该那样保守,或者那只是我的错觉。
高二快结束的时候,学校组队参加市里的韵律操比赛。梅和丽妲都在其中。那一年中韵律操正开始风靡全国。不过梅并没有参加最后的比赛,据说比赛不能穿普通的运动服,而要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即使是梅这样比较时尚的女孩,也感到很难为情。
后来我们听说,丽妲她们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据说那件身体操服为她们赚取了不少的分数。
直到高考前夕,那次比赛的照片才贴上了学校的宣传栏。照片拍得十分清晰,又放得十分大。丽妲处在十分显著的位置,使人疑心那照片就是专门为她拍的。丽妲穿着体操服跳操的样子,几乎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我感到身边有异样的目光。是不是我在那张照片前面停留得太久。扭过头去,却发觉站在我身边的就是丽妲本人。她抬眼看看我,说:“照片照得不太好!是吗?”那天我第一次发现,没有穿高跟鞋的她其实比我矮了很多,可以让我的视线越过她的头顶。
高考刚刚结束,我便悄然离开了家,进而失去了与很多同学的联系,等到入学之后再一一地去修复。
我没有丽妲的消息,不知她考到了哪里。我依稀记得,她报的是位于海角的外语学院。干吗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写了一封短信。我原以为会石沉大海,却意外收到她的回信,而且她的信有那样长。
我平均一个月给她去三封信。称呼从“丽妲姐姐”到“丽妲”最后到“妲”。
她在信里谈到她的爱好和她的烦恼,她的习惯,还有她所到过的地方。我这时才知道,她身上所穿的看似朴素的衣服,其实是她妈妈从国外给她带回的高级时装。她到过的风景名胜几乎比我听说过的还要多,而且经常是飞来飞去。
在这座城市的东面,是另一座大的城市。再那边是海,而她在海的那一端。好多次,我想跨过海,去找她。可是说来可笑,四年中的七个寒暑假,我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我甚至不知道她家的确切地址。我总是在想,也许她并不喜欢见到我。因为在我们的通信中,所有的话都是在谈她,而她对于我的事情,却从未表示过关切。终于,在两年之后,我们中断了通信。
不过,在四年级的五一前夕,我还是给她去了信,说我将会前往。“收到你的信我好意外!”她回复到,“你来吧!我去接你。”
但是直到假期结束,我也没有赴约。又写了一封信去致歉。
“你为什么不来!害得我把所有安排都取消了,在学校里白等了你好几天。”
生活在照旧,但我的心却难以平静。如果我再不去见她,恐怕我一生都会后悔。于是,在六月里的一天,我扔下了还没有做完的毕业论文,买了一张水路联票,跨海去找她。
躺在船舱的铺位上,我想象着丽妲的样子,想象着她穿着飘逸的裙子或时髦的短裤。她到港口来接我,满头的长发都变成了波浪,却穿了一件肥大的半袖T恤和六分裤。那一身我觉得和眼前这个时尚的城市显得极不协调。一起走在外语学院满眼的时尚男女之中,我觉得她更像是在我的航空学院中常见的女孩。
“哦,你长得这么高了!”她说。
“我高中毕业就有这么高了!”我说。
“真的吗?我总是记得你很小。”
晚上,我们到食堂去吃小灶。她问我将来的打算。我说我回我的飞机制造厂。她说她想到国外读研,但一直没联系成。她不想去民航。如果考研出国不成,她想先找一个美国独资企业,或者先去深圳,然后找机会出国。而对于考国内的研究生,她说她学的是语言,又不想当语言学家。
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整天想着出国。我不愿想象,整日生活在一群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人中间是什么感觉。她却反过来问我,“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有意思么?”
这时,她的身边突然出现一个身穿花衬衫的男生,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问她我是谁。她只是说“我小弟!”
“你有这么大的小弟?”
那家伙走后,我问她那人是谁?她告诉我那是她的第七任前男朋友。她说这话的时候,只是用拇指点点背后他离去的方向,另一只手正在往嘴里塞一个肉包子。她的吃相如此贪婪,完全不像一个淑女。看着我惊讶的眼神,她突然笑了,“是不是吓着了。小弟!”
我很鲁莽地问她:“你喜欢他么?”
“什么喜欢不喜欢的,玩玩呗。”她说。
我一时语塞。
第二天上午她去一家美资公司面试,我则百无聊赖地在外语学院里徘徊,坐在花园里观察过往的男生女生,在我这个土包子看来,真的像正在上演一场时装秀。
当她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已然换了一身极为成熟的装束。显然是刚刚从面试地点回来。白色的长袖丝织衬衫,领口带着复杂的花样,略显蓝灰色的一步裙,更要命的是她头顶的那个发髻。当她踩着高跟鞋一路小跑过来的样子,完全像一个中年职业妇女。
我盯着她的脸,几滴汗水分明已经润湿了脸上的胭脂。“怎么啦?我的发型好看吗?”她问。
“说实话么?我觉得像杨过看小龙女。”
“什么意思?”
“你的发型看起来像我的姑姑!”
她先是吃惊,转而一脸愠色,“我花一百块钱盘的头,就这么让你糟踏!”一九九一年的一百块钱,其实很贵呢。她胡乱地扯下头上的卡子,让长发披散下来,“气死我了!”她说。
下午,我们到城市里最著名的广场。她穿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被海风吹着不断地飘动。她过来拉我的手,“小弟弟,没谈过恋爱吧!”
“你怎么知道?”我问。
“一摸你的手,我就知道。”她说,“要不要我给你开一个恋爱速成课。我不介意你作我的第十一任男朋友。”
“但是我介意!”我大声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反应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俩同时都愣住了。她松开了我的手。那一刻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起来。
“你怎么啦!”她说,“我在开玩笑呢!真是个小古板。”
毕业后,她去了深圳,从此没了音讯。在那三年之中,我几乎要把她忘记。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梅。“丽妲回来了,你知道么?”我摇摇头。“她还问起你呢,这是她的电话号码。”我给她打了电话,但并没有去找她。她说她工作很忙,我想她并不想见我。
很难描述我对她的那种感受。小的时候,我一直把她看成姐姐。本来我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然而真正长大之后,我才真正发觉,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她喜欢充满挑战和动荡不安的生活,正如她问我: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有意思么?更主要的是,我听说,她正在和一个美国人谈恋爱,以便和他结婚,进而移民。她出国的愿望这样强烈,其实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和她相识的人都怀疑她结婚的动机。
我努力不离开我的家乡,却总是难以摆脱一种漂泊的感觉。
从前到后,我给她打了七次电话,间隔却越来越长。从一个星期,到十天,再到半个月,一个月。最后一次打电话,我记得是二月十七日。
“听说你快要出国了,是么?”
“是的,还有……我要结婚了。”她的声音低沉,我没有听出丝毫的幸福。
我想说,你真的要嫁给那洋鬼子么?可是既然我自己下定决心不去追求她,又何必去管她嫁给谁呢?也许她真的爱他,他真的能够让她幸福呢!“祝福你!”我说。
“哦。”她回答。
“还有,祝你生日快乐!”最后我说。
“真的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生日,”她说,“我真的很感动,真的,谢谢你!”
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声音。
我听说,她到了美国后不久,便离了婚。所以有人说她结婚只是为了移民。半年之后她又结了婚,但这一次婚姻也没有长久。
后来,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再到后来,家里联网之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之间邮件又多了起来。从梅那里,我要到了丽妲的邮箱地址。在给她的邮件之中,我写了头一句话:“我是羽,你好吗?”那天已是二月十八,接着,我写了后一句话:“祝你生日快乐!”
收她的回信用了我很长时间。在她的回信开始是一句短短的英文:“谢谢你!”她告诉我,她现在在信息行业,经常在世界各大城市间奔波。下个月将去南美中部的一个国家,到那里发展业务。她说感到有些厌倦和疲惫,时常想家,又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归宿。最后是一张照片。照片中她好像是站在停机坪前方,身后是几架错落相间的大型客机,上面印着航空公司的名字,不过没有一个字是中文。
她穿着白色的套装,带着墨镜。上衣里面是淡紫色的衬衫,下身是很短的裙子。在空旷的背景中显得寂寞和孤立。
在我们毕业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感觉,相知相识的朋友,转眼各奔东西,而这一别之后,也许今生今世不再见面。但是只要一想到她还好好地活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就不会感到有多忧伤。但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缩减了空间的距离,即使她远在地球的另一边,你也会得到她的消息。
一个多月之后,我们当时的班长发起了一次联谊会。那一次去的多数是在本地工作的同学。在我们谈兴正浓的时候,飞突然对我说:“你听说了吗?姜丽妲死了。”
死了?
那一天是3月30日,他不是要提前两天,拿他的愚人节笑话来捉弄我吧!
“不会吧!”我说,“一个星期前我还给她发邮件。”
“那她给你回信了吗?”他追问。
是啊!她没有。
“不信你去问梅。”
其实梅就坐在我的对面,早就在听我们的谈话。在我们问询的目光所及之处,突然变得安静下来。她没有回应我们,只是咬着嘴唇。
后来我听人说,半个月前,她从南美中部一个城市中转途中,所乘坐的小型公务机坠毁,无人生还。网上有那次空难的详细信息,甚至还有失事的B公司生产的飞机型号和照片,据说是UCLG故障。
“你不是说B公司飞机的UCLG是你们生产的吗?”飞后来问我。
那天我回到家里时已经很晚,妻早已睡下。我推说要准备第二天的技术报告,躲进了书房。打开电脑,找出丽妲的照片,放大到她的脸充满整个屏幕。我不愿意让妻子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向她解释我如此伤心的缘由。
当我再次回到车间,看到摆放的成批的UCLG构件半成品时。心里总是想到那架失事的飞机。我反复地翻阅关于该型号UCLG构件的所有技术文件,同时又担心看到中间出现任何一个错误。我不愿相信她真的出了事。因为除了那个不知来源的消息,并没有任何别的佐证。
当B公司的美方技术支持比尔来访的时候,我对他提起网上报道的那次事故。两天之后他专门来找我,很认真地说:“我查了公司的纪录,在98年2月18日到3月30日之间,没有你所说的那次事故纪录,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后来,他又专门告诉我,从我们公司采购的UCLG部件,还没有一件在使用中出现问题。
但是丽妲却从此再无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直到九九年高中六十年校庆之际,我们才听到一个有关丽妲的消息。说是学校不久前得到了她的一笔捐赠。但钱却不是由她本人而是由她妹妹寄过来的。
难道她真的遭遇了不幸?
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默然。是不是我们都对她有着误解。她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尚。
后来,我又梦到过她,还是在那座体育馆中,她已经化作一尊洁白的大理石雕像。她站在一米多高的基座上,使我们不得不仰视。她的目光越过我们头顶,凝视远方。她站在我们当中,显得那样年轻。
那一天,本应该是丽妲三十七岁的生日,真实的她也许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二十九岁,不会跟着我们一起变老。
看着那尊天使般的雕像,我突然觉得,她本是一位堕入凡间的天使,而天国是她迟早要回去的地方。她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表达她对每一个人的爱。多年来只是默默地面对人们也包括我对她的误解。我终于懂得,对于她的怀念本不属于我一个人。其实每一个她所爱的人都在帮我分担失去她的痛苦。而我们却应该为保有一份美好的记忆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