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怀璧其罪。
而且“宝贝”的吸引力有些超乎想象。
偏偏大唐是个流行巧取豪夺的时代。
稍微有点能量,便想要仗势欺人,不讲道理。
也是,
一个实力等于规矩的年代,何来道理可言。
常四爷依靠在长安菜市的能量,威胁居安里乡亲的生计,借此胁迫陈鱼。
这位周掌柜,则完全是以势压人。
荥阳郑氏!
隋唐有名的五姓世家,跺跺脚都让天下震颤的庞然大物。
寻常人听到荥阳郑氏大名,要么肃然起敬,要么吓尿裤子。
常四爷属于后一种,不过总算在长安帝王之都混迹多年,没尿裤子,却也不禁一抖。
是啊!
能在西市黄金地段开三层大酒楼,多年屹立不倒,揽月楼岂能没有背景?
只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荥阳郑氏。
得罪不起啊!
周发奎只是郑家的奴才,在西市已算是有头有脸,少有人敢得罪。
更不要提其身后的东主,估摸动动手指头就能捏死自己,至少能轻易将自己赶出长安。
豆腐和豆芽虽然赚钱,但钱再多也得有命花才行。
顷刻间,常四就打起了退堂鼓。
许二叔暗自攥了攥拳头,朝陈鱼摇了摇头,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何况周发奎并非完全巧取豪夺,算得上先礼后兵。
纵然强买强卖,陈家依旧有利可图。
里正老根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明白情势所迫,全村老少没人会责怪陈鱼。
答应?
陈鱼微微有些犹豫,说到底,自己还是不喜欢被胁迫。
被人威胁,哪怕有利可图,也像吃了苍蝇一般。
膈应!
周发奎则是一脸笑意,默默不语,自觉稳操胜券。
荥阳郑氏的威名和明晃晃的银判,正经的威逼利诱,没人会犯傻拒绝。
可是,意外发生了。
就在陈鱼开口之前,又有客人到来。
当真有趣,半日之间,这个略显寒酸的柴扉小院,客人接二连三。
两辆牛车在小院门口停下时,常四心中又是一紧。
长安城里坐牛车的非富即贵,难不成是郑家人亲临?
周发奎也是一脸茫然,主人家并无这个安排啊?
万万没想到,头一位客人他还真认识,昨天刚刚在揽月楼见过。
能让太子洗马魏徵毕恭毕敬的人物,他自然要打听清楚——当朝侍中陈叔达。
宰相登门,难道也是为了豆腐和豆芽?
周发奎顿时一脸懵逼。
……
陈鱼也愕然瞧着新来的两位客人,有些意外,有些好笑。
今天还真是,也没听到喜鹊叫啊,怎么客人一波接一波的?
还是那句话,来的都是客,理当招呼。
何况这一遭,来客明显不是等闲之人。
陈鱼赶忙上前,不曾注意到母亲陈氏身体猛然一颤,眼中露出惊讶与惶急,悄然往后退去。
许二叔则是在袖中紧紧握住了拳头,稍微低头,目光中多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
“长者,先生。”
陈鱼向前后脚的老者和中年人一揖:“贵客登门,寒舍蓬荜生辉。”
“冒昧叨扰,还望小郎君莫怪。”
“哪里,哪里。”
陈鱼笑了笑:“恕小子眼拙,冒昧请教二位是?”
身后的中年人笑着介绍:“在下将作少府阎立德,此乃门下省侍中陈公。”
陈公?
陈鱼一时间想不起姓名,却被身份震惊。
门下,三省之一。
侍中,宰相也!
将作少府?盖房子,搞建设的?
陈鱼并不熟悉,但听到名字,立即想到了大画家阎立本,听起来两人好像是兄弟。
当朝宰相带着一位主管建设的大臣登门,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自己有那么大面子吗?
陈鱼愕然之时,陈叔达目光掠过,已经瞧见后面的周发奎和常四等人。
几个人听到宰相大名时,早就战战兢兢,纷纷上前见礼。
“你怎么在这?”
陈叔达认得周发奎,却不知其姓名,随口问道。
“回陈公,小人是来买菜的……你昨日吃到的豆腐、豆芽,便是这位陈小郎君所制。”
周发奎赶忙上前解释。
陈鱼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难怪豆腐、豆芽这么抢手,原来已经入了宰相之口。
“哦?”
陈叔达也是一惊,诧然看着陈鱼:“想不到小郎君不仅懂得垒炕改造,还懂得制作美食。”
好吧!
原来是冲着暖炕来的,已经引起朝廷关注了?
“陈公见笑了,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老夫奉圣谕巡查关中雪灾,得闻樊川有暖炕之物,前来一观,果真简便,效果奇佳。”
陈叔达仔细打量面前少年:“仔细打听,方知此物最早出自贵府,却不知小郎君从何处习得此法?”
“天气太冷,偶然想到这个法子。”
反正在大唐是前所未有之物,陈鱼厚着脸皮认下了“发明权”。
“小郎君心思聪慧,构思巧妙啊!”
陈叔达赞道:“此法简便效优,且改灶之后,极省柴薪,乃造福北地百姓之举。
朝廷欲推行此法,还望小郎君向阎少府提供图纸,讲述工程技法。”
“是,小子乐意效劳,不胜荣幸。”
宰相提出的要求,焉能拒绝?
“待此法推行见效之后,老夫会奏请朝廷,予以旌表奖励。”
“多谢陈公。”
也不知所谓奖励是什么,但朝廷旌表总是好事。
一上午的经历,陈鱼已经深有体会,要想在大唐混下去,身份地位十分重要。
“不必,小郎君妙计解百姓凄寒,此乃大功德,理当旌表。”
常四和周发奎听得清楚,不由都是冷汗连连。
前者后怕之余很是庆幸,哪曾想到一个乡野少年有此能耐,多亏自己没有一意孤行,巧取豪夺。
此刻想来,那个并不心甘情愿的道歉是多么及时。
一个得宰相夸赞,有功于朝廷的少年,绝不是一个普通商贾能得罪的起的。
好在及时化干戈为玉帛,还达成合作,幸哉!
常四心中得意,抬头瞧了一眼周发奎,暗自幸灾乐祸。
周掌柜此刻着实忐忑的厉害,虽然背靠荥阳郑氏。
但郑家不会轻易去为难一个被宰相看中,朝廷旌表的少年。
如果发生冲突,自己多半会是被丢弃的小卒。
唉!
真是倒霉,失算了。
秘方就不要想了,此刻该考虑的是如何向陈鱼道歉,避免结下梁子。
至于如何向东家交代,回头再说吧!
……
“小郎君年方几何啊?”
陈叔达打量陈鱼,好奇询问。
“十三!”
“后生可畏啊!”
陈叔达和阎立德都是一惊,十三岁竟生的如此高大壮实,更难得老练通达。
农家少年,在宰相面前毫无怯意,侃侃而谈,不简单。
“小郎君哪里人士?”
“土生土长的长安人,自小便生长于樊川。”
确实如此,至少陈鱼本人的确在樊川降生,长大。
“老夫见你通晓淮南王秘技,还道你是淮南、江南人士。”
陈叔达想起吃豆腐时的故乡回忆,随口一叹。
远处的陈氏闻言,却是心中猛然一颤,下意识往后退却,不想意外触碰到一只空木桶。
声响发出,陈叔达顺势瞧过去。
陈氏已然低头扶起木桶,然后仓皇往屋内走去。
只瞥见一张侧脸,陈叔达心中却莫名生出一种熟悉感,似曾相识……
而且“宝贝”的吸引力有些超乎想象。
偏偏大唐是个流行巧取豪夺的时代。
稍微有点能量,便想要仗势欺人,不讲道理。
也是,
一个实力等于规矩的年代,何来道理可言。
常四爷依靠在长安菜市的能量,威胁居安里乡亲的生计,借此胁迫陈鱼。
这位周掌柜,则完全是以势压人。
荥阳郑氏!
隋唐有名的五姓世家,跺跺脚都让天下震颤的庞然大物。
寻常人听到荥阳郑氏大名,要么肃然起敬,要么吓尿裤子。
常四爷属于后一种,不过总算在长安帝王之都混迹多年,没尿裤子,却也不禁一抖。
是啊!
能在西市黄金地段开三层大酒楼,多年屹立不倒,揽月楼岂能没有背景?
只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荥阳郑氏。
得罪不起啊!
周发奎只是郑家的奴才,在西市已算是有头有脸,少有人敢得罪。
更不要提其身后的东主,估摸动动手指头就能捏死自己,至少能轻易将自己赶出长安。
豆腐和豆芽虽然赚钱,但钱再多也得有命花才行。
顷刻间,常四就打起了退堂鼓。
许二叔暗自攥了攥拳头,朝陈鱼摇了摇头,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何况周发奎并非完全巧取豪夺,算得上先礼后兵。
纵然强买强卖,陈家依旧有利可图。
里正老根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明白情势所迫,全村老少没人会责怪陈鱼。
答应?
陈鱼微微有些犹豫,说到底,自己还是不喜欢被胁迫。
被人威胁,哪怕有利可图,也像吃了苍蝇一般。
膈应!
周发奎则是一脸笑意,默默不语,自觉稳操胜券。
荥阳郑氏的威名和明晃晃的银判,正经的威逼利诱,没人会犯傻拒绝。
可是,意外发生了。
就在陈鱼开口之前,又有客人到来。
当真有趣,半日之间,这个略显寒酸的柴扉小院,客人接二连三。
两辆牛车在小院门口停下时,常四心中又是一紧。
长安城里坐牛车的非富即贵,难不成是郑家人亲临?
周发奎也是一脸茫然,主人家并无这个安排啊?
万万没想到,头一位客人他还真认识,昨天刚刚在揽月楼见过。
能让太子洗马魏徵毕恭毕敬的人物,他自然要打听清楚——当朝侍中陈叔达。
宰相登门,难道也是为了豆腐和豆芽?
周发奎顿时一脸懵逼。
……
陈鱼也愕然瞧着新来的两位客人,有些意外,有些好笑。
今天还真是,也没听到喜鹊叫啊,怎么客人一波接一波的?
还是那句话,来的都是客,理当招呼。
何况这一遭,来客明显不是等闲之人。
陈鱼赶忙上前,不曾注意到母亲陈氏身体猛然一颤,眼中露出惊讶与惶急,悄然往后退去。
许二叔则是在袖中紧紧握住了拳头,稍微低头,目光中多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
“长者,先生。”
陈鱼向前后脚的老者和中年人一揖:“贵客登门,寒舍蓬荜生辉。”
“冒昧叨扰,还望小郎君莫怪。”
“哪里,哪里。”
陈鱼笑了笑:“恕小子眼拙,冒昧请教二位是?”
身后的中年人笑着介绍:“在下将作少府阎立德,此乃门下省侍中陈公。”
陈公?
陈鱼一时间想不起姓名,却被身份震惊。
门下,三省之一。
侍中,宰相也!
将作少府?盖房子,搞建设的?
陈鱼并不熟悉,但听到名字,立即想到了大画家阎立本,听起来两人好像是兄弟。
当朝宰相带着一位主管建设的大臣登门,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自己有那么大面子吗?
陈鱼愕然之时,陈叔达目光掠过,已经瞧见后面的周发奎和常四等人。
几个人听到宰相大名时,早就战战兢兢,纷纷上前见礼。
“你怎么在这?”
陈叔达认得周发奎,却不知其姓名,随口问道。
“回陈公,小人是来买菜的……你昨日吃到的豆腐、豆芽,便是这位陈小郎君所制。”
周发奎赶忙上前解释。
陈鱼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难怪豆腐、豆芽这么抢手,原来已经入了宰相之口。
“哦?”
陈叔达也是一惊,诧然看着陈鱼:“想不到小郎君不仅懂得垒炕改造,还懂得制作美食。”
好吧!
原来是冲着暖炕来的,已经引起朝廷关注了?
“陈公见笑了,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老夫奉圣谕巡查关中雪灾,得闻樊川有暖炕之物,前来一观,果真简便,效果奇佳。”
陈叔达仔细打量面前少年:“仔细打听,方知此物最早出自贵府,却不知小郎君从何处习得此法?”
“天气太冷,偶然想到这个法子。”
反正在大唐是前所未有之物,陈鱼厚着脸皮认下了“发明权”。
“小郎君心思聪慧,构思巧妙啊!”
陈叔达赞道:“此法简便效优,且改灶之后,极省柴薪,乃造福北地百姓之举。
朝廷欲推行此法,还望小郎君向阎少府提供图纸,讲述工程技法。”
“是,小子乐意效劳,不胜荣幸。”
宰相提出的要求,焉能拒绝?
“待此法推行见效之后,老夫会奏请朝廷,予以旌表奖励。”
“多谢陈公。”
也不知所谓奖励是什么,但朝廷旌表总是好事。
一上午的经历,陈鱼已经深有体会,要想在大唐混下去,身份地位十分重要。
“不必,小郎君妙计解百姓凄寒,此乃大功德,理当旌表。”
常四和周发奎听得清楚,不由都是冷汗连连。
前者后怕之余很是庆幸,哪曾想到一个乡野少年有此能耐,多亏自己没有一意孤行,巧取豪夺。
此刻想来,那个并不心甘情愿的道歉是多么及时。
一个得宰相夸赞,有功于朝廷的少年,绝不是一个普通商贾能得罪的起的。
好在及时化干戈为玉帛,还达成合作,幸哉!
常四心中得意,抬头瞧了一眼周发奎,暗自幸灾乐祸。
周掌柜此刻着实忐忑的厉害,虽然背靠荥阳郑氏。
但郑家不会轻易去为难一个被宰相看中,朝廷旌表的少年。
如果发生冲突,自己多半会是被丢弃的小卒。
唉!
真是倒霉,失算了。
秘方就不要想了,此刻该考虑的是如何向陈鱼道歉,避免结下梁子。
至于如何向东家交代,回头再说吧!
……
“小郎君年方几何啊?”
陈叔达打量陈鱼,好奇询问。
“十三!”
“后生可畏啊!”
陈叔达和阎立德都是一惊,十三岁竟生的如此高大壮实,更难得老练通达。
农家少年,在宰相面前毫无怯意,侃侃而谈,不简单。
“小郎君哪里人士?”
“土生土长的长安人,自小便生长于樊川。”
确实如此,至少陈鱼本人的确在樊川降生,长大。
“老夫见你通晓淮南王秘技,还道你是淮南、江南人士。”
陈叔达想起吃豆腐时的故乡回忆,随口一叹。
远处的陈氏闻言,却是心中猛然一颤,下意识往后退却,不想意外触碰到一只空木桶。
声响发出,陈叔达顺势瞧过去。
陈氏已然低头扶起木桶,然后仓皇往屋内走去。
只瞥见一张侧脸,陈叔达心中却莫名生出一种熟悉感,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