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达和阎立德走了。
临走之时,陈家小院外围了一大片人。
宰相光临,朝廷旌表,这是平民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陈鱼,太荣耀了。
鱼哥儿太厉害!
乡邻们一片赞誉之声,眼中满是羡慕与崇拜。
长辈人老怀大慰,暗自庆幸当年接纳了逃难而来的陈、许两家。
居安里出了这等少年英才,往后定会兴旺。
在为人父母者眼中,陈鱼立即成了“别人家孩子”,成为全村孩童的榜样。
一群自小与陈鱼一起玩耍的伙伴,则是满心疑惑,呆头呆脑的小鱼儿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聪明?
他还是原来的小鱼儿吗?
难不成真像里正说的那样,遇到山神点拨了?
村里心有疑惑者不在少数,但在现有和未来可期的利益面前,这些全都变得不重要。
阎立德临走时表示,将作府要在关中推行火炕之法,熟悉修造的居安里村民理所当然被征调。
抵消劳役,发给工钱。
村里的老少爷们闻言,惊喜不已。
这几年劳役繁重,许多修桥修堤的活又累又苦,有的甚至寒冬下水。
相比之下,垒炕改灶,简单便捷,轻车熟路,还有工钱可拿。
更让他们激动的事情还在后面,陈鱼竟要将豆制品秘方分享给全村。
往后会在村里建个豆腐作坊,全村的女人们也不会闲着,也将有钱可挣。
当里正老根公布这个消息后,整个居安里沸腾了。
其实陈鱼自己建个作坊,招募做工他们也万分乐意,哪曾想过直接成为股东。
不过也有个好处,成为股东后就有了主人翁意识。
全村上下立即达成一致,决不外泄作坊内的秘密。
尤其是各家各户的小媳妇,被严厉警告,回娘家时胆敢泄露分毫,休妻驱赶,甚至是沉塘。
还有各家待字闺中,将要外嫁的姑娘,都被禁止进入作坊。
陈鱼觉得没必要,点豆腐、发豆芽,技术含量十分有限,就不可能成为垄断行业。
奈何村民们不以为然,将其视作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金疙瘩,坚持如此,陈鱼也无可奈何。
常四爷的态度谦逊了许多,原本心中盘算的一些多占利的想法,已经荡然无存。
并再三表示,往后尽量给居安里出产蔬菜高价,愉快合作云云。
周发奎再也没提买秘方的事情,并诚恳向陈鱼道歉。
“小郎君,请恕老夫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哪里,周掌柜言重了,还望转告贵主人,豆腐、豆芽于贵府只是细枝末节,无伤大雅;于居安里老少而言确是糊口之法,还望体谅。”
见好就少,被宰相夸赞几句就不知天高地厚,是不成熟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揽月楼背后是荥阳郑氏,五姓之家,明面还是不要结仇的好。
“好,一定带到。”
“豆腐、豆芽无法与贵店合作,不过在下还有样物事,周掌柜或许有兴致。”
陈鱼瞧了瞧那一箱银判,顿时计上心来。
既然带来了,就不必带回去了。
威胁之后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完了?总得付出点代价。
“哦?”
果如所料,周发奎饶有兴致。
“此物名为火锅,周掌柜品尝一二就知晓。”
陈鱼麻溜地将铜锅、羊肉、豆制品等诸多配菜摆在面前时,周发奎瞪大了眼睛。
瞧见铜锅煮沸,陈鱼将羊肉置入其中,做出一个邀请手势。
周发奎学着陈鱼的动作,品尝之后,眼中顿时浮现惊喜神色,连连赞叹。
“此物名为火锅,涮羊肉,牛肉……当然,官府准许宰杀的牛肉哈,配上些许蔬菜,都是极好的。”
陈鱼道:“冬日天寒,宴会之时菜肴易冷,口味大损,且油腻冷食入腹中,易生疾患。火锅之法,则再无此忧。”
记得前世看过一种说法,火锅大行其道是乾隆时期的千叟宴。适逢冬日,和珅想到此法,避免皇帝邀请的老翁吃冷食。
同样,在大唐也有这个问题。
开设酒楼的周发奎,自是分外清楚。
“火锅辛辣,冬日食之可保暖;放心,火锅夏日亦可食之,辛辣入口,大汗淋漓,毛孔舒张,亦甚是酣畅。”
“小郎君此法与古董羹相似,却又不同,滋味相去甚远,妙哉。”
(火锅雏形最早起源于战国,因水沸腾发出咕咚声,得名古董羹)
陈鱼却恍然,原来这又是一道早就存在,但长久被忽略的美食方法。
自己不过稍加改良,然后就贴上了原创的标签……
好像有点厚颜无耻啊!
“古来之法,略微改良而已,不同之处就在于锅底配方,倘若周掌柜有兴趣,在下愿意转让。
豆制品烫火锅最是妙哉,届时居安里和常四爷保证贵店供货,小子还设计好了新的锅炉样式,一并交付。”
“那就谢过小郎君了。”
不过片刻,周发奎已经意识到火锅的妙处,欣然应允。
价格嘛,还是那一箱银判。
周发奎此刻的心情很微妙,和常四很相似,化干戈为玉帛还能合作,求之不得。
不过是些许银钱罢了,算得了什么?
却不知在陈鱼眼里,周发奎完全是被卖了,还帮忙数钱的傻蛋。
……
一天之内,没费什么功夫,陈鱼便名声大噪,地位显著提升。
赚了一大笔钱,还搞出一个村办产业,广受赞誉,众人敬仰。
变化来的很突然。
只能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晚饭之后,陈鱼将一箱子银判摆在家人面前,盘算着盖房置地。
却不想,母亲陈氏的反应却很冷淡,甚至有些低沉。
古怪!
按理说儿子如此优秀,光彩夺目,身为母亲应该引以为豪才对。
可是……
母亲为什么不开心呢?好似还有点魂不守舍。
“娘,你不舒服?”
“没…没有。”
“那是?”
“我是担心你。”
“嗯?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捣鼓些东西,赚点钱并无不妥,可是莫要和那些…权贵,官府中人来往。
我们小门小户人家,高攀不起,更得罪不起。”
“无妨,这不往后得了朝廷旌表……儿子还等着光宗耀祖,给娘挣个诰命夫人呢!”
“不必,你以为那是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少些非分之想。
朝堂官府,不是我们这等人家能沾染的。”
陈氏言辞急促,略微激烈。
陈鱼不禁愕然,转念一想也便释然。
今日之事,可谓一波三折,先后被威胁,最后虽都化解,但想来母亲难免受到惊吓,心有担忧。
母亲所言也没错,大唐是世家贵族社会,寒门子弟难有出头。
官场险恶,平民小户,并无底蕴,涉足其中确实有风险。
在这一点上,关陇、山东和江南的世家子弟明显占便宜多了。
好比陈叔达,南陈皇族,即便亡国也能担任宰相高官。
同样姓陈,自己可就差远了,同姓不同命啊!
临走之时,陈家小院外围了一大片人。
宰相光临,朝廷旌表,这是平民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陈鱼,太荣耀了。
鱼哥儿太厉害!
乡邻们一片赞誉之声,眼中满是羡慕与崇拜。
长辈人老怀大慰,暗自庆幸当年接纳了逃难而来的陈、许两家。
居安里出了这等少年英才,往后定会兴旺。
在为人父母者眼中,陈鱼立即成了“别人家孩子”,成为全村孩童的榜样。
一群自小与陈鱼一起玩耍的伙伴,则是满心疑惑,呆头呆脑的小鱼儿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聪明?
他还是原来的小鱼儿吗?
难不成真像里正说的那样,遇到山神点拨了?
村里心有疑惑者不在少数,但在现有和未来可期的利益面前,这些全都变得不重要。
阎立德临走时表示,将作府要在关中推行火炕之法,熟悉修造的居安里村民理所当然被征调。
抵消劳役,发给工钱。
村里的老少爷们闻言,惊喜不已。
这几年劳役繁重,许多修桥修堤的活又累又苦,有的甚至寒冬下水。
相比之下,垒炕改灶,简单便捷,轻车熟路,还有工钱可拿。
更让他们激动的事情还在后面,陈鱼竟要将豆制品秘方分享给全村。
往后会在村里建个豆腐作坊,全村的女人们也不会闲着,也将有钱可挣。
当里正老根公布这个消息后,整个居安里沸腾了。
其实陈鱼自己建个作坊,招募做工他们也万分乐意,哪曾想过直接成为股东。
不过也有个好处,成为股东后就有了主人翁意识。
全村上下立即达成一致,决不外泄作坊内的秘密。
尤其是各家各户的小媳妇,被严厉警告,回娘家时胆敢泄露分毫,休妻驱赶,甚至是沉塘。
还有各家待字闺中,将要外嫁的姑娘,都被禁止进入作坊。
陈鱼觉得没必要,点豆腐、发豆芽,技术含量十分有限,就不可能成为垄断行业。
奈何村民们不以为然,将其视作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金疙瘩,坚持如此,陈鱼也无可奈何。
常四爷的态度谦逊了许多,原本心中盘算的一些多占利的想法,已经荡然无存。
并再三表示,往后尽量给居安里出产蔬菜高价,愉快合作云云。
周发奎再也没提买秘方的事情,并诚恳向陈鱼道歉。
“小郎君,请恕老夫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哪里,周掌柜言重了,还望转告贵主人,豆腐、豆芽于贵府只是细枝末节,无伤大雅;于居安里老少而言确是糊口之法,还望体谅。”
见好就少,被宰相夸赞几句就不知天高地厚,是不成熟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揽月楼背后是荥阳郑氏,五姓之家,明面还是不要结仇的好。
“好,一定带到。”
“豆腐、豆芽无法与贵店合作,不过在下还有样物事,周掌柜或许有兴致。”
陈鱼瞧了瞧那一箱银判,顿时计上心来。
既然带来了,就不必带回去了。
威胁之后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完了?总得付出点代价。
“哦?”
果如所料,周发奎饶有兴致。
“此物名为火锅,周掌柜品尝一二就知晓。”
陈鱼麻溜地将铜锅、羊肉、豆制品等诸多配菜摆在面前时,周发奎瞪大了眼睛。
瞧见铜锅煮沸,陈鱼将羊肉置入其中,做出一个邀请手势。
周发奎学着陈鱼的动作,品尝之后,眼中顿时浮现惊喜神色,连连赞叹。
“此物名为火锅,涮羊肉,牛肉……当然,官府准许宰杀的牛肉哈,配上些许蔬菜,都是极好的。”
陈鱼道:“冬日天寒,宴会之时菜肴易冷,口味大损,且油腻冷食入腹中,易生疾患。火锅之法,则再无此忧。”
记得前世看过一种说法,火锅大行其道是乾隆时期的千叟宴。适逢冬日,和珅想到此法,避免皇帝邀请的老翁吃冷食。
同样,在大唐也有这个问题。
开设酒楼的周发奎,自是分外清楚。
“火锅辛辣,冬日食之可保暖;放心,火锅夏日亦可食之,辛辣入口,大汗淋漓,毛孔舒张,亦甚是酣畅。”
“小郎君此法与古董羹相似,却又不同,滋味相去甚远,妙哉。”
(火锅雏形最早起源于战国,因水沸腾发出咕咚声,得名古董羹)
陈鱼却恍然,原来这又是一道早就存在,但长久被忽略的美食方法。
自己不过稍加改良,然后就贴上了原创的标签……
好像有点厚颜无耻啊!
“古来之法,略微改良而已,不同之处就在于锅底配方,倘若周掌柜有兴趣,在下愿意转让。
豆制品烫火锅最是妙哉,届时居安里和常四爷保证贵店供货,小子还设计好了新的锅炉样式,一并交付。”
“那就谢过小郎君了。”
不过片刻,周发奎已经意识到火锅的妙处,欣然应允。
价格嘛,还是那一箱银判。
周发奎此刻的心情很微妙,和常四很相似,化干戈为玉帛还能合作,求之不得。
不过是些许银钱罢了,算得了什么?
却不知在陈鱼眼里,周发奎完全是被卖了,还帮忙数钱的傻蛋。
……
一天之内,没费什么功夫,陈鱼便名声大噪,地位显著提升。
赚了一大笔钱,还搞出一个村办产业,广受赞誉,众人敬仰。
变化来的很突然。
只能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晚饭之后,陈鱼将一箱子银判摆在家人面前,盘算着盖房置地。
却不想,母亲陈氏的反应却很冷淡,甚至有些低沉。
古怪!
按理说儿子如此优秀,光彩夺目,身为母亲应该引以为豪才对。
可是……
母亲为什么不开心呢?好似还有点魂不守舍。
“娘,你不舒服?”
“没…没有。”
“那是?”
“我是担心你。”
“嗯?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捣鼓些东西,赚点钱并无不妥,可是莫要和那些…权贵,官府中人来往。
我们小门小户人家,高攀不起,更得罪不起。”
“无妨,这不往后得了朝廷旌表……儿子还等着光宗耀祖,给娘挣个诰命夫人呢!”
“不必,你以为那是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少些非分之想。
朝堂官府,不是我们这等人家能沾染的。”
陈氏言辞急促,略微激烈。
陈鱼不禁愕然,转念一想也便释然。
今日之事,可谓一波三折,先后被威胁,最后虽都化解,但想来母亲难免受到惊吓,心有担忧。
母亲所言也没错,大唐是世家贵族社会,寒门子弟难有出头。
官场险恶,平民小户,并无底蕴,涉足其中确实有风险。
在这一点上,关陇、山东和江南的世家子弟明显占便宜多了。
好比陈叔达,南陈皇族,即便亡国也能担任宰相高官。
同样姓陈,自己可就差远了,同姓不同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