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悻悻离去。姬昌与大臣们仔细研究了囚徒名单,了解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他又讯问了一些人,然后来到囚徒中间说:“你们所敌视的周人夺走了你们的土地、人口和财产,但是你们还活着;可是现在,你们赖以主持正义的商王却要夺走你们仅存的性命了。
“你们之中确实有少数人对先君进行诬告陷害,这些人一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对其他人,寡人决定予以释放。寡人还可以赐给你们土地,把贬为奴隶的族人还给你们,让你们重建家园。我这么做只是想要你们知道应当爱谁,应当恨谁。”
姬昌接下来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就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姬昌说,这简直是对先公的亵渎,不知道姬昌百年之后见到先公后应当怎样解释。
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姬昌猛然间一跃而起(因为他是跪坐着的)掀翻了面前的几案,他的面色因为愤怒而赤红,他挨个点指着朝中大臣叫喊道:“你们知不知道我救了你们其中多少人的性命?当你们不分场合、肆无忌惮地叫嚣进攻商都时,你们的言行早就被王朝的间谍记录下来了!如果我杀掉那些戎狄,商王就会逼我交出你们!你们如果被杀,我又怎样向先君解释呢?
“至于我释放的那些戎狄,咱们已经一起甄别过了。他们本就是无害的,我们为什么要替商王承担杀人的罪恶,而不去获得仁慈的美名?难道你们要为自己制造更多的敌人(就好像认为周国的敌人还不够多似的),帮助王室侵犯周室吗?看来你们已经忘记先君所说‘商强周即弱’的遗训了!”
大臣们于是全体跪下来向姬昌行稽首礼了。实际上在姬昌继位之时,许多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瞧不起这位少年君主,认为他性格柔弱,年轻没有治国经验;认为他的屁股想要坐稳,还得依靠他们这些老家伙对他进行不懈地教诲和辅助,否则他就是个孤家寡人。现在他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这位君主的思想境界比他们高得太多。
姬昌向王室派出一个使团去迎接父亲的灵柩。太丁询问使者,新君要如何处置那些叫嚣进攻大商的大臣和国人。
使者回答说:“确实有些市井小人口出狂言,并且抢劫杀害了大国和异邦人。他们大部分已经被当场或逮捕后处死了,还没有行刑的,寡君命臣押送到朝歌任凭天王杀剐。
“至于周大夫们,他们没有不忠的言辞;他们都是忠于寡君的,而寡君又是忠于王室的。如果有人向王室传达了不实消息,就请把那些人送到我国,让告密者与被指控的周大臣当面对质。”
太丁当然不肯承认向周国派遣过间谍,于是说道:“周是大邦,寡人怎会相信市井传言却不相信大邦的使者?寡人听说被送到周国的戎狄很多已经被赦免、而且重新取得了族人和土地;那么,朝歌城里还有很多戎主因为大邦的原因失去了土地,他们也应当得到同样的对待。”
使者说:“天子发布命令,臣子执行命令。下国怎么敢违抗王命?复国的戎主已经在下国祖庙中与寡君举行了歃血仪式,而且很多事项要戎主们亲自与寡君会面才能决定。所以请让其他戎主们跟臣到下国去完成那个程序。”
太丁把戎主们召来问了一圈,戎主纷纷摇头;尽管他连哄带吓,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敢到周国去接受土地。
不久,姬昌又主动召回和释放了一些小戎主,并恢复了他们的领地和部落——这样看起来先前的政策就不是为那些被赦免的戎主制定的了。
但是,对于那些控告过季历的其他人——就是留在商都寻求庇护、不敢进入周国的那些人,姬昌是坚决不肯饶恕他们的:一是源于仇恨,二是因为他不能使太丁获得敌人的感激。
此时,王室正忙于平定东方诸侯的叛乱,太丁需要周国提供援助和稳定西方秩序,因此两个大国就各怀心事地达成了谅解。
西周在季历时期扩张得实在太厉害,国家的统治能力与国土面积严重不匹配,致使很多土地能攻占而不能固守,很快又被敌人夺回走。周人认为,是时候转变治国理念了,应当把扩张的策略转为“对现行国土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周国制定了一系列温和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国家巩固势力、增强实力都是有益的,而且受到王朝和诸侯们的欢迎。
太丁去世后帝乙继位。帝乙在位的整个期间,商周两国都是在貌合神离中度过的。
“你们之中确实有少数人对先君进行诬告陷害,这些人一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对其他人,寡人决定予以释放。寡人还可以赐给你们土地,把贬为奴隶的族人还给你们,让你们重建家园。我这么做只是想要你们知道应当爱谁,应当恨谁。”
姬昌接下来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就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姬昌说,这简直是对先公的亵渎,不知道姬昌百年之后见到先公后应当怎样解释。
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的姬昌猛然间一跃而起(因为他是跪坐着的)掀翻了面前的几案,他的面色因为愤怒而赤红,他挨个点指着朝中大臣叫喊道:“你们知不知道我救了你们其中多少人的性命?当你们不分场合、肆无忌惮地叫嚣进攻商都时,你们的言行早就被王朝的间谍记录下来了!如果我杀掉那些戎狄,商王就会逼我交出你们!你们如果被杀,我又怎样向先君解释呢?
“至于我释放的那些戎狄,咱们已经一起甄别过了。他们本就是无害的,我们为什么要替商王承担杀人的罪恶,而不去获得仁慈的美名?难道你们要为自己制造更多的敌人(就好像认为周国的敌人还不够多似的),帮助王室侵犯周室吗?看来你们已经忘记先君所说‘商强周即弱’的遗训了!”
大臣们于是全体跪下来向姬昌行稽首礼了。实际上在姬昌继位之时,许多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瞧不起这位少年君主,认为他性格柔弱,年轻没有治国经验;认为他的屁股想要坐稳,还得依靠他们这些老家伙对他进行不懈地教诲和辅助,否则他就是个孤家寡人。现在他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这位君主的思想境界比他们高得太多。
姬昌向王室派出一个使团去迎接父亲的灵柩。太丁询问使者,新君要如何处置那些叫嚣进攻大商的大臣和国人。
使者回答说:“确实有些市井小人口出狂言,并且抢劫杀害了大国和异邦人。他们大部分已经被当场或逮捕后处死了,还没有行刑的,寡君命臣押送到朝歌任凭天王杀剐。
“至于周大夫们,他们没有不忠的言辞;他们都是忠于寡君的,而寡君又是忠于王室的。如果有人向王室传达了不实消息,就请把那些人送到我国,让告密者与被指控的周大臣当面对质。”
太丁当然不肯承认向周国派遣过间谍,于是说道:“周是大邦,寡人怎会相信市井传言却不相信大邦的使者?寡人听说被送到周国的戎狄很多已经被赦免、而且重新取得了族人和土地;那么,朝歌城里还有很多戎主因为大邦的原因失去了土地,他们也应当得到同样的对待。”
使者说:“天子发布命令,臣子执行命令。下国怎么敢违抗王命?复国的戎主已经在下国祖庙中与寡君举行了歃血仪式,而且很多事项要戎主们亲自与寡君会面才能决定。所以请让其他戎主们跟臣到下国去完成那个程序。”
太丁把戎主们召来问了一圈,戎主纷纷摇头;尽管他连哄带吓,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敢到周国去接受土地。
不久,姬昌又主动召回和释放了一些小戎主,并恢复了他们的领地和部落——这样看起来先前的政策就不是为那些被赦免的戎主制定的了。
但是,对于那些控告过季历的其他人——就是留在商都寻求庇护、不敢进入周国的那些人,姬昌是坚决不肯饶恕他们的:一是源于仇恨,二是因为他不能使太丁获得敌人的感激。
此时,王室正忙于平定东方诸侯的叛乱,太丁需要周国提供援助和稳定西方秩序,因此两个大国就各怀心事地达成了谅解。
西周在季历时期扩张得实在太厉害,国家的统治能力与国土面积严重不匹配,致使很多土地能攻占而不能固守,很快又被敌人夺回走。周人认为,是时候转变治国理念了,应当把扩张的策略转为“对现行国土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周国制定了一系列温和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国家巩固势力、增强实力都是有益的,而且受到王朝和诸侯们的欢迎。
太丁去世后帝乙继位。帝乙在位的整个期间,商周两国都是在貌合神离中度过的。